随材早教网 性格培养 教育孩子究竟是该“争”还是该“让”?

教育孩子究竟是该“争”还是该“让”?

孔融让梨的故事,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懂得分享和礼让,这个故事在我们国家广为流传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很多父母都…

教育孩子究竟是该“争”还是该“让”?

孔融让梨的故事,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懂得分享和礼让,这个故事在我们国家广为流传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很多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要学会礼让。但是,有些父母却发现,他们的孩子在面对冲突时总是退让,特别是当遇到那些不愿意分享的孩子时,他们的孩子往往处于劣势。

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去争取自己的权益还是教他们退让呢?

比如三岁的小林,他一直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。他的妈妈一直教导他要和同学们和睦相处,不要和小朋友起冲突。小林的性格也一直很温顺。但是,当小林上幼儿园后,担心孩子的奶奶和姥姥就教导他:“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,你一定要立刻反击。”他们还反复强调,小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学会竞争,不能总是退让。

这让小林的妈妈感到困惑。如果孩子总是退让,他们会不会在社会中失去竞争力呢?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,让他们既不欺负别人,也不屈服于别人,既要懂得如何礼让,也要学会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?

其实,有些方法可以在不破坏孩子的礼让精神的同时,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。比如,有个美国妈妈的做法就很有启发性。她有三个孩子,都想要最大最红的苹果。这位妈妈就把家门前的草坪分成三部分,让孩子们比赛谁做得最好,胜者就能得到那个苹果。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,正面引导孩子,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现自己的能力。

礼让和竞争,到底哪个更重要?我们究竟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礼让还是学会竞争呢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!

有人认为,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,我们不应该鼓励孩子去竞争,而应该传承和发扬忍让的美德。

对孩子进行忍让教育永远都是恰当的。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,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年,不仅因为它展现了个人的美德,也因为它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基础。

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,在家里,长辈们都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,这往往会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,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不利的。

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: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,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。

作为家长,在经历了传统教育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巨大反差后,我认为教育孩子学会竞争比学会忍让更为重要。如果只有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忍让,而其他孩子都在竞争,那我们的孩子不就处处吃亏了吗?我认为,只有加强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,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,让他们不满足于现状,而是积极向上。

如果在我还没有孩子之前,有人问我是应该教育孩子忍让还是竞争,我可能会选择前者。但成为母亲后,我才意识到教育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
确实,忍让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美德,但我们也必须面对现实,当代社会到处都是竞争。如果总是忍让,可能会被人误认为软弱或无能。因此,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随材早教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zj.shuicaizhi.com/peiyang/1396.html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