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导专家: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朱冬生主任医师提供了以下案例。
案例一:
豆豆已经一岁半大了。她妈妈最近注意到,豆豆有个特别的习惯:每当她要睡觉时,总是要紧紧地抓住她的小毯子一角,贴在嘴边,不时还会用嘴去吸吮它。即使换了睡觉的地方,豆豆也坚持要有那块小毯子陪伴,否则就会哭闹不肯入睡。这让她妈妈感到困惑,也担心这个习惯长大后会难以改正。
案例二:
丁丁两岁,长得非常讨人喜欢。但她也有一个小问题:无论去哪里,她总是要带上她最喜欢的泰迪熊。有时候,她妈妈看到泰迪熊脏了,想要清洗它,但丁丁死活不同意。最后,她妈妈只好买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泰迪熊,以便在需要清洗时偷偷替换。她妈妈不明白,家里有这么多玩具,为什么丁丁就是对这只泰迪熊情有独钟。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让人头疼的问题。比如,你是否也遇到过孩子对某个物品产生强烈依恋的情况?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“恋物情结”?我们应该阻止他们这样做吗?
事实上,小孩子对物品产生依恋是很常见的现象。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依恋源于他们内心的不安全感。在婴儿期,如果母亲或其他亲近的照顾者能够给予细心和耐心的安慰,孩子就会与他们建立起安全和信任的关系。但当孩子和这些照顾者分开时,他们会寻找其他物品来填补这种安全感的空缺,通常是柔软的物品,比如毯子、枕头或毛绒玩具,或者是与母亲相关的物品,比如母亲穿过的衣服或买的玩具。在感到孤独、焦虑或害怕时,孩子会紧紧抓住这些物品,寻求安全感。
因此,面对孩子的这种正常的“恋物情结”,家长不必过分担心,也不应强行夺走他们的依恋物。随着孩子的成长,他们自然会逐渐减少对这些物品的依赖。家长应该做的是确保孩子的依恋物保持清洁卫生。当物品脏了,可以趁孩子睡觉时清洗和烘干,或者购买相同的物品,在清洗时替换。同时,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展,家长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,创造一个安全和温暖的环境,花时间陪伴孩子,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,带他们多与同龄孩子交往。
帮助孩子摆脱对依恋物的依赖时,不应采取强制手段。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,比如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家务或玩其他游戏。在此期间,不要刻意提起他们的依恋物。如果孩子自己想起来,可以让他自己去取。切记,不要强行阻止他,因为这会破坏信任,使得以后转移他注意力变得更难。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,孩子才能慢慢放下他们的依恋物。
当然,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愿意与人交流,总是独自一人对某个小物品情有独钟,那么就需要警惕了。如果孩子因为失去这个小物品而大哭大闹,或者找到另一个物品继续重复地玩弄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儿童心理专家,以确定是否有孤独症或其他心理问题,并尽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。